立磨知识
立磨
联系我们
- 电话:021-33581759
- 邮箱:info@tlzjmachinery.com
- 传真:021-33581726
- 24小时服务热线:400-921-0788
水泥厂立式磨生料系统操作规程
发布时间:2025-03-26 07:00:16 作者:南宫官网登录入口
目标值:<0.5%,当生料成品的水分太大时,应该通过增加入磨风温、减小入磨物料量等手段来调整,从而使产品的水分符合要求。
③各种化学成分的控制由在线.设备内部、人孔门、检查门都要严格密封,防止生产时漏风、漏料、漏油。
所有电动闸门应检查其启闭是否灵活,阀轴与连杆有无松动,对中控室遥控操作的阀门,要确认中控室与现场的开闭方向一致,开度与指示准确,带有上下限位开关的阀门,需与中控室核对限位信号是否返回。
每一个喂料部分都被设置成总喂料量的特定百分比,所有百分比总和在任何一个时间里相加均为100%。不管总喂料量如何变化,比例控制器都能维持喂料单元设定的百分比恒定。
磨机喂料量根据磨机差压、主电机电流、出磨温度来控制。在喂料量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差压的稳定。吐渣料通过外循环系统与新入物料一起进入生料磨,通过调整磨内风量来控制吐渣量,从而保持磨内物料的稳定。
2.原料粉磨采用MLS3626立磨,入磨的物料在磨内经过烘干和研磨,研磨后的物料被来自窑尾的热风分级后,进入选粉机内筛选,粗颗粒重新进入磨粉磨,合格细粉经旋风筒收集,由空气斜槽送至生料库提升机。从旋风筒排出的废气,经循环风机后,一部分作为循环风补充选粉机的工作风量,剩余部分送至窑尾袋收尘器处理后排入大气。
14.启动辅传,入磨皮带上物料到达三道阀前2秒,启动立磨主电机组,脱开辅传,注意仔细观察主电机电流、磨机震动值和磨内通风量的变化。
15.必要时启动磨内喷水组:启动前确认进水电磁阀开,喷水电磁阀关,喷嘴手动阀开,水泵进口流量。
磨机气流量通过调整循环风机入口挡板的大小来来控制。磨机气流量应该控制在常量水平。
通过调节尾排风机入口阀门、冷风阀和增湿塔与收尘器间的阀门开度,保持增湿塔入口负压的恒定。
1.确认开车范围,做好启动前的设备检查工作,确认压缩空气站工作状态正常,管道畅通;
5.出磨生料水份和细度:出磨生料水份由出口温度来控制。对于生料成品细度,在立磨操作中,细度可通过改变研磨压力、通风量、选粉机转速来加以控制,如生料过粗可加大研磨压力、降低通风量、降低喂料量和增加选粉机转速等方法。若发现物料太细,可用与上述相反方法来调整。
2.启动库顶收尘组:依次启动离心通风机(1321A)→收尘器(1320A);
生料输送及入库组:空气输送斜槽[库顶](1303)→生料入库提升机(1301 )→4#皮带收尘1207→4#皮带1207
3.确认立磨热风管阀门(12z01)全关,立磨循环风机出口阀门(12z03)全关;
窑尾袋收尘组:依次启动链式输送机(1223)→链式输送机(1222)→回转下料器(1219c)(1219d)→1#拉链(1219a)→2#拉链(1219b)→窑尾袋收尘器(1219nc)→窑尾废气排风机(1221),逐渐增加排风机变频→调整高温风机(15c03)出口气体呈微负压后,通知窑尾高温风机可以启动;
本规程旨在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点,统一操作思想,生产合格生料,力求达到优质、稳定、高产、低耗的目的。
本规程适用于MLS3626立磨系统,即从配料库底至生料库顶和窑尾废弃净化处理的所有设备。
4.检查设备紧固件(如选粉机的螺栓,所有设备的基础螺栓等),不能有任何松动。对设备传动等易松动部件要严格检查。
5.凡需遮盖的部分均应盖好,如设备的安全检查罩,螺旋输送机盖板,地沟盖板等,均应逐一检查。
6.设备启动前要检查给排水管路阀门是否已打开,水管连接部分要保证无渗漏。特别要注意冷却润滑液压单元的冷却水,不得流入油中。对冷却水量要做到合理控制。
7.按窑系统正常运行时,生料制备系统的启动顺序,从(二)-2开始启动生料制备系统。
10.现场温度、压力及料位等仪表,在开车前,都要进行系统的检查,并确认电源已供上。各阀门开度指示应做到现场、中控指示与机械装置自身位置三者一致,且运转灵活。
11.检查各用气点的压缩空气管路是否能正常供气,压缩空气压力是不是达到设备要求,管路内是否有铁锈等杂物。
3.磨机差压:立磨操作中,稳定的差压对磨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差压变化主要根据磨机的喂料量、通风量、喷水量、磨机出口温度等,在差压发生明显的变化时首先查看配料站的下料是否稳定,再查看磨机的运行参数有没有变化,并作适当的调整,来稳定料层、稳定差压。
4.磨机出口温度:立磨的出口温度(65-85℃)对保证生料水份合格和磨机稳定具备极其重大作用,出口温度主要是通过调整喂料量、热风挡板、循环风挡板、冷风挡板、增湿塔至袋收尘阀门开度、增湿塔喷水量及磨机喷泉水量等方法加以控制。另外出口温度高,磨内料床不稳定、磨机振动大。
当原料磨运行时,从预热器排出的废气经增湿塔引至原料磨,剩余部分进入窑尾袋收尘器处理,再排入大气。当磨机不运行时,窑尾废气经增湿塔喷水(视情况)降至200℃后,立即进入窑尾袋收尘器处理,再排入大气。
窑尾袋收尘器与增湿塔收集的窑灰,经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送至生料输送系统,与生料混合后送入生料均化库。当增湿塔收集的粉尘水分过大时,增湿塔下的螺旋输送机反转,将收集的湿窑灰排出系统。
8.在保证窑尾收尘器进口负压和窑尾风机出口负压不超出正常范围的前提下,调整立磨系统风量和风温:逐渐打开增湿塔至立磨管道阀门, 逐渐关小增湿塔至收尘器管道的阀门, 逐渐打开循环风机进口阀门.调节冷风阀开度控制出磨气体温度逐渐提高至95℃左右。
9.料层厚度小于50mm时,启动辅转,磨内进行布料;注意磨盘上料层变化和粉磨压力设定。
3.出库生料经库底的卸料口卸至生料计量仓,生料计量仓带有荷重传感器、充气装置,仓下设有流量控制阀和流量计,经计量后的生料经过空气输送斜槽、提升机喂入窑尾预热系统。
1.立磨主减速机的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油量要合适,油位应在上下油标之间。油管路各个连接处应无漏油,仪表完好,管路和阀门畅通,油温合适。检查其他所有润滑系统的油量要合适,包括所有的轴承润滑和减速机、电动阀门的润滑。
3.制定MLS3626磨机最佳操作参数,做到优质、稳定、高产、低耗,努力做到系统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生料库料位,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生料粉磨系统是从原料调配库底到生料成品输送、入库和增湿塔到尾排的窑尾废气排放的整个过程。
1.原料调配设有六个配料库,储存石灰石、铁质原料、铝制原料,石灰石经石灰石破碎后,通过胶带送入石灰石库,每个库下均设有原料计量喂料装置,供原料磨喂料。各种原料经调配库下的定量给料机计量后,由在线分析仪控制后入胶带输送机输送至原料磨粉磨。
6.确认增湿塔喷嘴阀门全开,水泵阀门全开,启动增湿塔喷水组,当废气温度达到250℃,且废气量较大时,逐渐打开水泵出口阀门,同时逐渐打开回水阀,调节喷水量,控制增湿塔出口气体温度在185±15℃(以现场增湿塔不湿底为原则),如果出现湿底,及时选择排湿方式。
6.启动循环风机组:启动立磨循环风机(1204),根据入磨负压逐步打开循环风机进口阀门(19Z02),注意调整窑尾废气排风机进口阀门,保持袋收尘进口负压稳定。打开去立磨的热风阀阀门(12Z01)预热磨机,注意温度要求和变化。
1.首先按回转窑单独运行时废气处理及生料输送部分的操作顺序启动所属设备。
2.启动立磨减速机润滑站,磨主电机润滑站、磨辊液压站及三道闸阀液压站,观察油位、油温、油压等。冬季低温时,要现场提前启动油站电加热器。
3.启动密封风机组:风机电机(1902)。注意密封系统的风压不低于4500Pa。
4.确认系统中各阀门的开关位置:循环风阀门(19Z02)全开,冷风阀门(19Z03)全关,循环风机至窑尾收尘器管道阀门(19Z04)全关,出口热风阀(19Z01)全关。
1.喂料量的控制:立磨在正常操作中,在保证出磨物料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磨机的产量,喂料量的调整幅度可根据磨机的振动、出口温度、系统风量、研磨压力、磨机差压等因素来决定,在增加喂料量的同时,要调节磨内通风量及研磨压力与之匹配。
2.磨机的振动:振动在立磨操作中是一重要参数,是影响磨机安全运转的重要的因素,减小振动值与诸多因素相关,单从操作角度来讲应注意以下几点:(1)调整好料与风、出口温度之间的关系;(2)每次调整喂料,幅度应小些;(3)防止断料或来料不均。
3.启动生料输送及入库组:空气输送斜槽[库顶]→生料入库提升机→四号皮带收尘箱→四号皮带]→旋风收尘器下刚性叶轮给料机
4.启动窑尾袋收尘组:依次启动链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回转下料器→窑尾废气排风机,逐渐打开排风机进口阀门。
目标值:0.08㎜筛余<18%,当生料成品的细度太粗时,应该通过加大碾磨压力、增加选粉机的速度、减小系统的通风量、减少入磨物料量等手段来调整,从而使产品的细度符合标准要求。反之,则相反。
4.调整系统内各阀门开度、磨内喷水量,降低磨机出口温度,调整增湿塔出口气体温度180℃(以不湿底为原则),同时稳定高温风机出口压力,确保烧成系统正常进行;
9.关闭入磨热风阀门,停循环风机组,关闭循环风机出口阀门,同时稳定高温风机出口压力及窑尾袋收尘入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