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磨知识
立磨
联系我们
- 电话:021-33581759
- 邮箱:info@tlzjmachinery.com
- 传真:021-33581726
- 24小时服务热线:400-921-0788
立磨振动大的缘由分析及处理措施
时间: 2025-08-18 10:53:19 | 作者: 南宫c7注册入口官网注册
设计参数:
处理:增湿塔加温,ID风机加速抽风,进磨冷风门关闭,直至磨内差压升至理想值。
处理;首先弄清现场是否有人喂料(尤其是白天),再检查现场定量喂料机运行的情况。如现场有人喂料,可根据功率(磨机)适当喂料量。
a) 状态:回料少,差压低,磨机功率低,41.01功率偏低,43.01斗提功率低。
挡料环过高,在研压一定的情况下,磨内差压较高,料层厚;挡料环过低,不易形成稳定料层。
喷水过多(料子相对少一些的情况下),料子堆积过多,易形成磨机功率过流,引起振动跳停。
答:煤磨电收尘着火的问题大多是因为进入电收尘的煤粉流动性差,造成自燃,并伴随着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 煤粉在电收尘内部滞留,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电收尘漏风,有湿空气(或水份)进入造成的。
3. 产量太高,产品太粗,长时间运作,降低电收尘工作能力,产品粗,本身流动性就差。所以,应注意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产量适中,细度控制低一些为宜。
首先降低出磨温度,降抽风,在电收尘下拉链机处现场打外排处理,此种情况可不停磨。
停磨停电(拉高压柜),停抽风,关电收尘前后风门,启动75G07,灌CO2到电收尘内,同时打外排,在中控观察其温度的变化,等温度降到一定时候,打开风门(先开风机,风门数字为0),抽掉CO2,一段时间后,进入电收尘察看情况,然后采取相关行动。
1. 温度过高。降低设备使用的寿命。当煤磨内的温度达到400度以上时,煤粉将自燃,形成明火,加上磨内的CO,会引起爆炸,不利于生产。
2. 温度过低。出磨煤粉温度低,含水份高,不利于电收尘工作,造成煤粉在电收尘内流动性差,引起着火,出磨温度低,产量低,影响正常生产。
1. 风门调节:73.23风门的热风来自冷却机,7324冷风门,其数字表示温度,温度低则风门开度大,它可调节来自冷却机的风温,使其综合风温直达73.23风门,73.33冷风门,其数字表示开度,可调节来自73.23的热风,控制进磨温度,73.25热风门,其热风来自热风炉。
2. 设低(高)73.24值,使其风门打开(关闭),降低(增高)73.23的温度,
c) 烧热风炉开磨时,关闭73.33、73.23风门,特别注意,73.24的温度风门的温度设定应是最大值,或手动关闭风门。
控制方法:紧急停车,将电收尘的前后阀板关闭,灰斗下绞刀反转,且叫岗位向内喷CO灭火。
答:煤磨饱磨时,中控参数会显示为1)系统负压增加,2)磨机功率下降,3)磨音值变大,现场听磨音较闷,4)出磨温度较低,5)旋风收尘器压力偏大,6)煤磨排风机功率高,7)入电收尘压力高。
处理方法:减喂料,加大煤磨排风机抽风,减小冷风阀开度,从而在总体上增大磨内总循环。
答;现象:中控显示煤磨系统负压偏低,电收尘现场收尘效果不好,且电收尘下回转下料阀绞刀冒灰,化验室取样器无样可取,且在再次开磨时,正常条件下,磨排风机功率偏高等等。
原因分析:可能是因为停磨时间较长,旋风集料器锥部集料过多,或者现场设备(旋风集料器)顶部破裂,法兰密封不严,若下雨天,煤粉潮湿易结块,造成旋风集料器堵塞。
答:立磨出口温度是我们对立磨粉磨状况进行判断的一种依据,我们可以根据磨机的出口温度的高低及其变化趋势来判断我们所采取的操作调整手段手段是否合理。
在系统风量,选粉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循环负荷量的变化反映了物料特性的变化以及磨机粉磨效率的高低
当循环负荷率变大时,磨内物料的平均细度变细,使传热面积增加,同时磨内存料量增加也会增加传热面积,从而使气流与物料间的传热速度加快,导致磨机出口温度下降。
正常生产中,通过设定合理的进口风温,以及喷水量来形成合适的料层,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粉磨效率,降低循环负荷率
在立磨操作过程中,有时出磨温度控制在92度时,磨机具有最佳的粉磨状况,有时则需将出磨温度控制在98度才行。因为原料的水份、粒度及其他物理特性和原料间的配比不同,导致形成稳定、合理料层所需的水份不同。所以,在操作中,不应将出磨温度作为控制目标,而应将磨机的粉磨状况作为控制目标,重点关注出磨温度的变化趋势,而不过分看重温度值的大小。
开磨初期,随着磨内物料细度的减小,磨机出口温度逐步降低,当出口温度止跌回升时,表明磨机内、外循环物料量减少,可逐步增加喂料量。
在磨机稳定粉磨一段时间后如发现出口温度持续降低,由于出磨温度对磨内物料量的反应非常及时,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此时磨内存料过多;当选粉机电流下降,斗提、气泵电流下降,磨机功率上升,料层变厚,此时可确认磨内物料的确太多,可将喂料减到位;当出口温度开始上升,磨机功率有所降低时,可逐步增加喂料量。
当调整选粉机转速或磨机粉磨状况的变化,或物料易磨性变化导致循环负荷率发生变化时,料层厚度也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循环负荷率变大,料层变厚。
由于仪表原因或设备磨损,物料特性的变化等原因,我们不能期望有一确切数值的料层厚度控制目标值。最佳的料层厚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较高的研磨压力可使立磨获得较高的粉磨效率,从而可以减小循环负荷量,有利于料层的稳定。
根据回料量多少,适时调整喂料量,使喂料量和循环负荷率始终稳定在可使磨机发挥最佳粉磨效率的水平
根据原料含水量的多少,调控进口风温。其依据是确定一定的进口温度后,如果出口风温下降,料层厚度变大,应提高进口风温,反之相应降低进口风温。
答:生料细度过细是由于磨内的物料经过粉磨后,成品的物料没有及时的排出磨外造成物料二次粉磨,系统通风量小,磨内物料循环率大,外部循环也高,此时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有:①物料易磨性好,选粉机设定转速过高,在保证成品细度的同时降低转速,②风量过小,由于风量小,合格物料不能及时排出磨外,造成二次粉磨,此时产量低,措施为加大抽风,③压力设定过大,降低研磨压力,④减小内外循环负荷率,由于外循环率和内循环率高造成物料在磨内停留时间长,即会造成二次粉磨,降低入磨进口温度,增加风量,待正常时再加产至正常水平。
答:为了保证原料磨高效=高产运行,入磨物料粒度应保证在合理范围之内,ATOX50为2%95um。如果原粒粒度大,大部分超过95um,由于磨盘转速一定在磨盘的转动下,物料产生离析作用,物料不能一次被碾压成成品,立磨外循环率增加,物料在磨内停留时间长所需要烘干热风过剩,此时磨内压差也高,产量低,料层薄,振动大。
答:正常操作中没有维持立磨合理料层和料面形状就会引起立磨振动,经实践分析,我认为引起立磨振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来自磨内和磨外的金属异物,如导风叶片,检修后遗留工具等,较小金属异物可提起磨辊降低抽风由回料下料口处拿出,较大金属则开磨门取出。
入磨物料量过大,料层变厚,研磨压力降低,使物料不能及时被研细,磨内存留不合格粉料教多,系统风量又不足,喷口环风速减小,不能将合格粉料及时带出系统外,磨腔内循环浓度加重,粉状物料又回到磨盘之上,加厚料层,恶性循环。料层托起磨辊过高引起振动,此时应及时减少喂料量,保证系统通风良好,出料畅通。
入磨物料量小或者入磨物料过细,粉状物料多,此时物料流动性强,附着力差,加之磨辊的碾压,使磨盘上的物料很快就被研磨成合格成品,过剩风量很快使细粉带出系统外,使磨盘上料层过薄或无法形成有效料层,致使磨辊和磨盘接触引起振动,此时可增加喂料量,减小风量,增加喷水量,保持立磨一定料层,使之稳定.
4) 入磨物料不稳定,料层厚度波动过大.没有保持合理料层和料面形状,如民工喂料,喂料称堵塞,大幅波动,措施是均匀喂料.
风量过大,物料在磨内停留时间短,出料量大,料少而振动;风量过小,物料在磨内停留时间过长,重复粉磨,物料过细,差压高振动.当入磨物料水份变大或者变小,进口温度突然变高变低或尾排风机风门突然变大或变小,都将直接影响立磨通风量,此时如果调节不及时,振动难免.当入磨物料水份加大,相应减少喂料量,减少喷水,提高入磨温度,提高立磨通风量加以解决.
成品物料不能及时排出磨外,物料重复粉磨,外循环量加大,差压高,立磨缓冲料层变薄引起振动.
当入磨物料粒度太高,由于磨盘转速一定,粒度越大,离析作用越明显.此时粉磨效率下降,不能保持良好料面形状,外多内少,外循环量大,引起振动,此时应比正常控制料层稍厚,降低风量及入口温度,降低研磨压力;当入磨物料太细,由于太细,入磨后大部分就已在磨中悬浮,而选粉机能力有限,此时磨盘上物料少而引起振动,此时应降低温度,减小抽风,降低选粉机速度,加大喷水.
研磨压力设定过大,设定过小,或正常生产中由于氮气包压力不足,不平衡,造成磨辊工作时上下游动过大引起振动,处理方法为调整压力,检查氮气包压力.
挡料环太低,不能保持一定料层,料薄而引起振动,挡料环太高,料厚,风量减小,出料不畅,差压高振动.
答:立磨挡料环高,相应立磨磨盘上料床厚, 缓冲层厚,相对粉磨效率下降,为提高粉磨效率,只有加大研磨压力,主电机又过高.当磨内料层变厚,相对通风能力也降低,成品物料不能及时被带出磨外,此时产量低.
立磨挡料环低,相应立磨磨盘上料床薄,缓冲层低,立磨振动大,为减小振动只有减小研磨压力,此时主电机功率低,外循环率加大,延长物料在磨内停留时间,增加粉磨负担,同样效率低,此时生料样粗.
答:`原料、燃料中钠、钾、硫、氯通常称为有害元素,当生料中钾、钠含量在1%以上,窑就易产生结皮,严重影响产质量。矿物2CaSO4K2SO4、2C2SCaSO4氯化碱可促进这些矿物的形成。当出窑温度高与1000度,所有碱、氯硫等挥发性成分都气态进入预热器内,当温度降至800度以下时,碱首先于氯化合形成氯化物,剩下碱和硫化合形成硫酸碱,都凝聚在生料颗粒表面,重返窑内,由于硫酸碱沸点较高,氯化碱沸点较低,窑内再次循环,造成碱和氯化物循环富集,是窑结皮的促进剂。因此对氯含量控制指标在0.015~0.02之间。当硫含量超过一定量时,将于生料中CaO形成2CaSO4K2SO4、2C2SCaSO4结皮,而且十分坚固,因此应控制在0.6~0.8之间。其次由于煤不完全燃烧产生CO,因煤粉在窑内和分解炉内燃烧不完全,跑到预热器内二次燃烧,因煤粉的进入能降低粘附温度,再加上局部高温,很容易形成高温结皮堵塞。因此碱含量Na2O+k2O1.5%,Cl0.02%,硒碱比为0.85左右,燃料中S3.0%,措施为优化配料,选用低灰分,高熔点燃煤,原料、燃料预均化,保持成分稳定。操作中“五稳饱一稳”保证是窑系统热工制定可将有害成分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答:生料在燃烧工程中,苛性碱、氯碱先挥发,碳酸碱次之,硫酸碱较难。挥发到烟气中的碱向窑尾运动时,只有一部分排入大气,其余部分则由于温度降低又重新冷凝,被物料吸收。碱的熔点较低,均在800~1000度之间,而第4、5级旋风预热器和管道的温度也处于次温度范围。因此,在含碱量较高时,碱的挥发物易在第四、第五级旋风筒的锥部的管道中冷凝,从而产生结皮,严重时甚至堵塞。碱达到存在虽能降低出现液相的温度,但它阻碍C3S的形成。因此煅烧含碱好生料还必须控制烧成温度。
答:饱磨时磨音低沉,磨头吐煤,压差升高,磨尾后面系统负压升高,温度下降,磨头负压下降,磨机功率下降,循环物料减少。
答:产品太粗,选粉机转速太慢,抽风太大,外循环量过小,研磨压力设定太小,喂料量偏大。
罗茨风机放风阀没关到位,或密封橡皮圈变形破损而漏风。可手插到位或更换橡皮圈
气力泵内有粗大的杂物(小石头、小铁条等)过多而影响输送能力下降,输送管道有结皮或上料管处有编织袋等物堵塞管道口,阻力增大。打开人工门清理。
答:1.出窑熟料温度过高,发粘。出窑熟料温度高的原因很多,如:煤落在熟料上燃烧,煤嘴过于偏向物料,窑前温度控制得过高等,落入冷却机后堆积而成“雪人”。
2.熟粒结粒过细且大小不均,当窑满负荷高速运转时,大小不均的熟料落入冷却机时产生离析,细熟料过多地集中使冷却机不易通过,失去高压风骤冷而长时间在灼热状态,这样不断堆积而成“雪人”。
3.由于熟料的铝率过高而造成。铝率过高,熔剂矿物的熔点变高,延迟了液相的出现,易使出窑熟料发粘,入冷却机后堆积而成“雪人”/
答:现象:窑尾烟室负压上升,窑尾密封圈处漏灰,窑电流下降。窑头火发暗,产量加不上去,窑头正压,冒灰,三次风管压力上升,出口温度上升。
原因:一般是窑尾斜坡两边结皮大厚,清下时或垮脱时,掉在斜坡舌头上没有进入窑而引起的,或入窑生料发粘与斜坡掉下的结皮慢慢堆积起来。
答:现象:回料量电流增加,料层变厚,差压升高,磨机功率猛降而后渐渐升高(没有正常时高),振动猛一变小而后很快加大甚至跳停。
答:1)启动时堵塞可能是:泵体出口阀或放风阀开、关顺序不对,或阀体不到位。此时应密切注意气力泵启动电流,若与正常值不符则应谨慎喂料,待确认阀体文职正确后再喂料。
2)下级传输设备堵塞,也可能导致气力泵堵塞,表现在气力泵电流值较高,此时应及时清通下级管道或设备。
3) 正常运行时堵塞可能是因为喂料量过高,过流跳停。此时减喂料或阀置变动,限位开关有问题,此时应视情况停喂料或检查确认后开关阀到位。
料层太薄,则磨机功率较小,振动较大,差压高,但磨盘=磨辊磨损大,磨机不稳定。
料层太厚,则磨机功率较高,振动值小,差压高,但料层太厚,则可能因磨内循环量太大而振动跳停。
答:立磨刮料板掉后,首先可能在回料中拣到长铁块,甚至卡死,跳停输送(回料)设备,同时磨机功率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明显升高,产量难以提高,回料量偏小。处理时可停磨入磨内处理、焊补。
1) 若总风量不够,则系统表现为窑内还原气氛,窑尾氧气含量偏低,窑尾温度低,窑头煤烧不进去,分解炉一线表现为入口夜里低,托不住料,三次风管可能有塌料现象,预热器出口O2含量低,CO含量高,分解炉出口温度偏低,5级筒出口温度高,温度倒挂。如风量过大,则窑头火焰拉得过长,温度不集中,火焰分散窑头温度低。而且煤粉被火带得过远,易在窑尾燃烧,窑内易后结圈、结大块。
2) 若窑、分解炉分配不均,也易出问题,当窑内风量大,而分解炉通风量过小时,分解炉内煤粉不易完全燃烧,容易出现温度倒挂,甚至塌料现象,,窑内则容易后结圈,结大块;反之,分解炉物料停留时间过短,出口温度虽高,但入窑物料分解率不够,窑尾温度低,窑内出现还原气氛易烧出黄心料和大块料。
答:冷却机料层的控制应以在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量厚料层操作,以4号窑为例,控制蓖下压在8.5~8.9kpa为宜,因为在这个范围能够保证有足够高效二次风温和三次风温,提供窑、分解炉煅烧用,得到最大的热回收效率。
答:冷却机“红河”现象的出现还在于熟料在冷却机内冷却不好所致。控制“红河”现象,首先要合理分配冷却机风量,保证熟料的良好冷却;其次,要控制其源头,将窑内烧好,保证熟料结粒均匀,不会在冷却机内出现离析现象,导致风短路,出现“红河”。
答:煤磨空磨时,出现主电机功率偏低,出口温度迅速升高,磨音高,磨内压差偏低,煤磨风机功率下降,此时应调节风门控制出口温度,同时增加喂煤量,若时间比较久时,应减小煤磨风机风门开度,待煤喂入后,再增大。
答:煤粉细度的调节,只要控制煤磨风机的抽风量,同时磨机出口温度和喂煤量也可控制煤粉细度;在现场可通过调节选粉叶片的角度来控制煤粉细度。
答;煤粉仓内着火主要因为煤粉积存在仓内时间长,产生自燃现象。而煤粉积存时间长主要是由于煤粉水分高,流动性差;长期停窑时,仓内煤粉未用完;系统补给不合理,有死角造成煤粉不流动或流动性差,电收尘或灰斗着火带入煤粉仓内。所以平时应注意保证磨机出口65度左右,长期停窑时,煤粉仓一定要用完,系统实际要合理,管道尽量平直,壁光,煤粉仓有漏风,漏雨现象出现,电收尘或灰斗着火时,应及时扑灭。